

返回 放大 + 缩小 - | |
港交所上市主管伍洁镟:优化新股市场建簿配售比例可平衡机构与散户分配 增强定价准确性
推荐 2 利好 1 利淡 1 智通财经
|
|
![]() |
|
智通财经APP获悉,8月1日,香港交易所上市主管伍洁镟介绍了香港交易所即将推行的新股市场定价优化措施,她表示,如果新股定价机制中没有足够的定价者,定出来的价格就可能不够准确,令公司上市后股价出现较大波动。香港交易所现在要求新股发售须分配至少40%的股份至建簿配售部分的投资者,回补机制也作出修订,确保机构投资者、全球投资者与散户投资者在新股发行的股份中取得平衡的分配比例。 伍洁镟指,过去二十多年来,散户和机构投资者的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二十多年前,香港的市场是散户为主,而机构投资者则较少,只占市场不到一半,但目前香港市场的交易接近九成都来自机构投资者。所以当局希望可以为发行人和投资者在新股定价和股份分配方面建立一个更灵活、清晰和透明的框架。 因此,在制定规定时必须考虑到机构投资者的参与程度有所改变,引入适当的规则调整,尤其是近年香港市场备受国际资本关注,并吸引了更多海外机构参与,上市制度也需要根据市场的演变而做出相应的提升。 播客内容如下: Thomas:主持岑国誉(Thomas) Katherine:嘉宾香港交易所上市主管伍洁镟(Katherine) Thomas: Katherine,香港交易所刚刚公布有关新股市场定价机制和公开市场规定的咨询总结。请你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优化后的新股市场定价机制对发行人和投资者有什么影响,以及这些措施如何巩固香港作为首选上市地和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 Katherine: 我们很高兴终于可以公布这份有关新股市场定价机制的总结,我们已筹备了好几个月。咨询期间,我们收到了许多市场参与者的意见,衷心感谢所有提出意见的人士。让我来解释一下有关优化措施:首先,我想先说些历史背景。香港的新股市场定价机制已经超过二十年没有改变,确切来说是27年,但我们的发行人和投资者的背景和情况在过去二十多年来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所以我们希望可以为发行人和投资者在新股定价和股份分配方面建立一个更灵活、清晰和透明的框架。 Thomas: 目前的机制已经实行了超过25年,到底我们的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令我们有必要作出改变? Katherine: 回顾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新股发行,交易规模往往比较小,参与的投资者以散户为主;而到今时今日,新股交易规模往往要比以前大 5 至 10 二十多年前,我们的市场是散户为主,而机构投资者则较少,只占市场不到一半,但目前香港市场的交易接近九成都来自机构投资者。因此,我们在制定规定时必须考虑到机构投资者的参与程度有所改变,引入适当的规则调整,确保机构投资者、全球投资者与散户投资者在新股发行的股份中取得平衡的分配比例,尤其是近年香港市场备受国际资本关注,并吸引了更多海外机构参与,上市制度也需要根据市场的演变而做出相应的提升。 Thomas: 现在发行人和投资者的组成与九十年代相比已大有不同,我们如何确保新股的定价保持公平准确? Katherine: 允许我首先解释一下定价过程中各方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基本上,散户投资者都是承价者(price Thomas: 回补机制会有什么修订?咨询总结中的模式是怎样定下来的? Katherine: 我们做出的修订,将为发行人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在现行的机制下,新股发售将会因为公开认购的超额认购倍数而触发回补机制,因此,在公开认购部分尚未完成时,机构投资者都无法确定可以在配售部分会获分配多少股份,并失去预算。如果在公开认购踊跃的情况下,发行人可能会将多达50%的股份拨往公开认购部分。 为了让发行人、机构投资者及散户投资者都能更准确地预计和掌握配售情况,我们在这次的修订中增加了一个选项—发行人可选择一个没有回补机制的分配方案,并将最少10%的股份分配给公开认购部分,(该比例大于采用设有回补机制的初订分配比例);发行人也可选择采用设有回补机制的分配方案,那就类似现行机制,分配至公开认购部分的股份的初订比例为5%。 我们收到很多对于回补比例上限分配比例的意见,因此决定将此比例由原本建议的20%大幅提升至35%。在引入这两个方案之后,发行人便可以更灵活地在公开招股中分配股份。如果发行人希望引入更多散户投资者作为股东,甚至可以将60%的发行股份分配至公开发售部分予散户投资者,比过去回补机制的上限50%更多。我们现在建议的回补机制充分考虑了市场参与者提出的意见,能令香港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Thomas: 这次《上市规则》的新规定很快便会生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 Katherine: 大家都看到,目前的新股市场非常活跃,正在处理中的申请数目更创下纪录。这次改革的目的是提升新股定价及分配机制,所以我们希望尽快实施新规,让更多正在申请上市的企业可以受惠,而不至于错失发行新股的时机。 Thomas: 另外,我知道我们也会根据公司上市时的市值引入层级式的初始公众持股量要求,你可以解释一下这个修订建议吗? Katherine: 目前25%的初始公众持股量门槛也是多年前订下来的规定,单一的比例欠缺灵活性,要求也远高于其他国际交易所。我们的市场现在迎来越来越多市值庞大的公司上市,在这些情况下,25%的股份可能牵涉庞大的金额。 因此,我们将引入一个根据市值而设的层级式初始公众持股量要求,为申请上市的企业提供更明确的参考指引,吸引他们来港上市。事实上,有不少企业未必希望在首次公开招股时出售大量股份来集资,反而希望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在上市后另觅时机,再发行股份或进行其他集资安排,我们也见过不少成功例子。 至于A+H发行人,考虑到这些企业也须符合A股市场的公众持股量规定,因此香港交易所对他们在香港上市的初始公众持股量要求也采用一个较灵活的标准。 与此同时,我们也引入了初始自由流通量规定,以确保这些企业在IPO之后有足够股份在市场上交易。这些新的规定既符合国际惯例,也能提升香港上市机制的吸引力。 Thomas: 我们还会就持续公众持股量展开另一次咨询,你可以解释一下原因吗? Katherine: 现在越来越多较大型的公司来港上市,若要求它们遵守25%的持续公众持股量规定才能维持上市地位,未免不够灵活,不利于上市公司进行资本管理。去年,我们引入了库存股份机制就是为了让公司更灵活的管理资本,保障公司及其投资者的最佳利益。因此,我们现在正就如何进一步优化《上市规则》中的这些规定咨询市场,同时又希望能充分保障股东权益,欢迎大家就此提供意见。相关优化将令香港与全球国际标准接轨,增加我们的竞争力。 Thomas: 最后,请问香港交易所还有什么其他优化上市机制或提升市场的工作吗? Katherine: 为了提升香港市场的竞争力并完善上市制度,我们推出过许多大大小小的上市改革。这次关于新股市场定价的优化只是我们众多工作中的一项。我们正与市场参与者及监管机构合作,希望能就提升香港上市制度的整体竞争力咨询市场意见,预计数月后会正式进行咨询,大家可以留意。 Thomas: 谢谢Katherine今天与我们分享了您对优化新股市场定价流程的见解,希望各位听众和市场参与者能通过本集进一步了解香港市场这些重要的转变,以及转变背后的初衷:确保我们的上市框架与时俱进,巩固香港作为一个公开透明、对全球发行人和投资者具有吸引力的市场的地位。 新闻来源 (不包括新闻图片): 智通财经 |
|
免责声明 : 以上资讯仅供参考。AASTOCKS.com Limited对以上资讯的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品质,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陈述或予以认可,并明确表示不对任何由本资讯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引致之损失或损害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或为其引起的损失负责。以上资讯或反映了相关文章或专题作者的的个人意见和观点,并不代表AASTOCKS.com Limited的立场。以上资讯的任何内容均不构成AASTOCKS为任何投资作出招揽丶提出要约丶意见或推荐,或对任何证劵或投资的收益或是否合适提供法律丶税务丶会计丶或投资意见或服务。投资者必须按其本身投资目标及财务状况自行作出投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