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結束 Computex 2025 主題演講後,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接受知名科技媒體《Stratechery》 主持人 Ben Thompson 的專訪,罕見地針對美國政府對 AI 技術擴散的管制政策發表看法,直言 AI 擴散規則限制美國技術出口的初衷就是錯誤的。
他強調,美國若想保持領先,應加快技術全球化,否則將會為時已晚。
黃仁勳指出,禁止 H20 晶片出口中國,不只讓輝達損失高達 55 億美元庫存,也放棄了 150 億美元銷售收入,美國政府更少了約 30 億美元的稅收。
他警告,這樣的政策不僅威脅 CUDA 平台的發展,更是讓中國有機會在美企缺席下打造屬於自己的生態系,並將 AI 技術擴散全球。
在黃仁勳看來,任何認為僅僅透過禁止向中國出口 H20 晶片就能阻止他們發展 AI 的人,都極為無知,而美國要贏得和中國的競爭,不能靠打壓競爭對手,而是要靠快速發展和創新。
以下是黃仁勳接受《Stratechery》Ben Thompson 談到 AI 擴散規則、中國市場與晶片出口管制的訪談節錄:
談阿拉伯人工智慧與晶片擴散規則
黃仁勳:我們協助在沙烏地阿拉伯成立了一家名為 HUMAIN 的新公司,他們希望在世界舞台上建立這些人工智慧工廠,接待國際公司,例如也在那裡的 OpenAI 等公司,因此這是一項非常大的措施。
Ben Thompson: 這是一次巨大的轉變。這似乎也代表某種程度上放寬了 AI 擴散規則的限制。我認為先前的這些規則對那些國家尤其嚴厲,規定 AI 計算資源的數量必須由美國公司控制,並受到美國本土的限制。
我覺得輝達過去通常對這些限制規則不太表態,但這次卻非常鮮明地反對它們。從你的角度,這是否代表你也必須迅速地成長起來應對這些政府相關事務?
Tae Kim 在他寫的書中說過,輝達就像一輛圍繞你打造的 F1 賽車,而你是唯一的車手。你以前不願意或不需要考慮政府事務,現在突然間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公司,就不得不迅速學習這些東西了?
黃仁勳:不是我過去不想考慮這些,而是以前根本不需要。在輝達過去大部分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只需要專注於打造技術、建立公司、推動產業、應對競爭。
Ben Thompson: 是的,在純粹競爭驅動的產業裡。
黃仁勳:每天每時每刻都是這樣。我們致力於打造供應鏈,建構生態系統。你看,我剛才描述的這些事情本身已經非常巨大、複雜、困難了。然而,突然之間,晶片擴散規則出台了。
當時我們就表過態,但現在對所有人來說可能更清楚:這種做法完全錯了,它對美國完全不利。如果擴散規則的目的是確保美國保持領先,那麼這些規則實施後的效果恰恰會使我們失去領先地位。
AI 不只是模型這一個軟體層面,AI 是一個完整的技術棧。這也是為什麼大家總是討論輝達的系統、基礎建設和工廠。 AI 是一整套的。如果美國想要引領 AI,就必須從完整技術堆疊的角度入手,包括晶片、工廠、基礎設施、模型及應用程式在內的全部層級。
你不能說:「我們來定一個擴散規則,只保護某一層,卻犧牲其他所有層」,這完全沒有道理。就在國際競爭對手趕上來的關鍵時刻,我們卻限制了美國自身的 AI 技術輸出。這一點我們早已預測到了。
Ben Thompson: 你提到的國際競爭對手是指其他國家的模型嗎?
黃仁勳:中國表現非常出色。全球 50% 的 AI 研究人員都是中國人,你不可能阻止他們前進。說實話,像 DeepSeek 這樣的作品確實非常優秀。如果我們不承認這一點,那就表現出我們深深的不自信,這種不自信是我無法忍受的。
Ben Thompson: 我們對他們施加的一些限制,例如記憶體管理和頻寬的限制,是否反而激發了他們做出更出色的工作?
黃仁勳:每個人都喜歡競爭。企業需要競爭來激發自己的潛能,國家也是如此。毫無疑問,這些措施確實刺激了他們。但即便沒有這些限制,我本來就完全預期中國會持續進步。
華為是一家卓越的企業,是一家世界級的科技公司。中國的 AI 科學家也是世界級的。他們不僅是中國的 AI 研究人員,而是全球 AI 領域最頂尖的人才。你在 Anthropic、OpenAI 或 DeepMind 走廊上隨意走一走,就能發現很多來自中國的頂尖 AI 研究者。這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他們能取得如此優秀的成果,我並不感到驚訝。
將 AI 擴散規則設定為限制其他國家使用美國技術,這個任務從一開始就表達錯了。我們應該加速向全球推廣美國技術,否則一切都為時已晚。如果目標是讓美國處於領先位置,那麼現行的 AI 擴散規則所扮演的角色完全相反。
AI 擴散規則也忽略了 AI 技術堆疊的整體運作邏輯。 AI 技術堆疊就像一個運算平台。你的平台越大、越強,安裝用戶越多,就會有越多開發者願意基於它開發應用程式。
開發者越多,應用效果就越好,於是你的平台就會賣得更多,進一步擴大安裝基礎,更多開發者參與其中,產生更多 AI 模型,這樣的良性循環效應,對於任何計算平台來說都非常關鍵,這也正是輝達今天成功的原因。
從運算基礎設施和架構的角度而言,不讓美國企業在中國這個擁有全球 50% 開發者的市場中競爭,完全沒有道理。我們應該給美國企業在中國競爭的機會,從而減少貿易逆差,為美國創造稅收收入,增加就業機會。
談輝達與中國問題
Ben Thompson: 能否這麼說,我們至少走到一半了?我們已經開始與中東國家合作,也稍微放鬆了 AI 擴散規則。從國家競爭的角度來看,至少我們沒有完全將自己在其他國家的市場上切斷。
黃仁勳:這兩個想法其實是相輔相成的。我的意思是,如果我們不去中國競爭,我們就會允許中國生態系統在我們缺席的情況下成長。這將導致新平台出現,而這些平台將不是美國的。尤其在 AI 技術迅速向全球擴散的時候,中國的領先地位及其技術將傳播到世界各地。
Ben Thompson: 這就是我的觀點,所以從你的角度看,我們至少走了一半的路。至少我們沒有把自己在其他國家也封鎖起來。
黃仁勳:沒錯。
Ben Thompson: 但我們應該全力以赴,允許輝達重返中國市場。
黃仁勳:是的,但我認為,事實上,不進入中國就已經達到了 90% 的目標 。其實不是 50/50,而是 90%。
Ben Thompson: 也就是說,我們目前只完成了 10%。
黃仁勳:沒錯,就是這樣。
Ben Thompson: 我公開表示我同意你的看法。我的觀點是,試圖限制晶片銷售卻放任晶片製造設備的出口,這完全本末倒置了,因為相較於晶片製造設備,追蹤晶片本身要困難得多。
華盛頓有人提出的理論是:「晶片製造商或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多年來在華盛頓進行遊說,他們很擅長這一點。但輝達過去並沒有進行這種遊說工作,因此在政治博弈中處於劣勢。」你覺得這種說法符合實際情況嗎?你是否覺得要讓華盛頓的官員理解你的立場很難?
黃仁勳:過去幾年我們確實必須努力建立華盛頓的遊說能力。我們現在只有少數幾個人,而規模相當的公司通常有數百人。但我們少數的幾個人做得非常好,他們在說我們的故事。他們幫助人們理解,不只是晶片如何運作,更是整個生態系統如何運作、AI 生態系統如何發展,以及政策可能帶來的意外後果。
我們希望美國贏。每個公司都希望自己國家贏,每個國家也要希望自己國家的企業贏。這並不是什麼糟糕的想法,而是正面的想法。人們喜歡競爭,這是一件好事;渴望偉大,也是一件好事。
當某個國家希望變得偉大,我們不應該嫉妒他們;當某家公司希望變得偉大,我也不會嫉妒。這只會激勵我們所有人不斷提升,做得比過去更好。所以,我喜歡看到人們追求卓越。
毫無疑問,中國希望成為卓越的國家,而這是好事!他們的追求理所當然。我所認識的全世界 AI 研究者和科學家,之所以能達到現在的高度,正是因為他們追求卓越,他們確實很卓越。
Ben Thompson: 有些人覺得,要贏就必須打壓競爭對手。
黃仁勳:對,這種想法在我看來毫無道理。我們應該更快向前奔跑。輝達能有今天的位置,並不是因為我們曾經得到誰的幫助,我們過去從未有過任何外界的支持。
我們只是不斷地奔跑。我認為去阻礙他人發展的想法,正如你剛才所說,反而只會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因為他們也是很出色的人才。
Ben Thompson: 我同意。身為美國人,我對這一點感到非常沮喪。我認為我們應該靠創新、靠跑得更快來取勝,而不是靠拆掉梯子、切斷對方管道、設置各種官僚障礙,處處設限。這種行為在我看來非常「不美國」。
黃仁勳:是的。我認為總統已經看到了這一點,他希望美國能夠贏。
Ben Thompson: 我想就此問一下,因為正是這屆政府禁止了 H20 晶片的出口。你們的 H20 晶片本來就是根據前一屆政府要求專門設計的,但現在他們突然又認為這不行了。
但同時,他們也在推動剛才提到的中東協議。批評者說:「哦,這將為中國打開方便之門」 感覺現在政府似乎有所轉變了,也許他們會說這其實是同一個政策,但最近六個星期美中關係確實發生了不少轉變。
你有沒有感覺到政府開始意識到世界如此互聯互通,事情是相互影響的,簡單地分離並不容易,因此可能會回歸到務實的態度,嘗試管理而非簡單隔絕?你對此抱持樂觀的態度,還是在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
黃仁勳:總統有他想實現的願景,我支持總統,我也相信總統。我認為他會為美國創造良好的結果,他會懷著尊重的態度處理競爭關係,也會尋找合作機會。我能感受到這些。當然,我不在白宮,也不知道他們具體怎麼想,但我能感受到這一點。
首先,禁止出口 H20 晶片已經達到我們對 Hopper 晶片限制的極限,我們已經削減到無可再減的程度。我們為此已經註銷了 55 億美元的庫存,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曾經註銷過如此龐大的庫存。
這次對 H20 晶片的額外禁令帶來了極大的痛苦。代價非常沉重,我們不僅損失了 55 億美元,還放棄了 150 億美元的銷售收入,以及約 30 億美元的稅收收入。中國市場每年規模約 500 億美元,不是五千萬,而是 500 億。
這相當於波音公司,不是一架飛機,而是整個公司的規模。放棄這樣一個市場,也代表放棄了與之相關的利潤、規模經濟、生態系統建設。
Ben Thompson: 從長期來看,這對 CUDA 平台是真正的威脅。
黃仁勳:正是如此。
Ben Thompson: 中國可能會建立一個替代方案。
黃仁勳:完全正確。任何認為僅僅透過禁止向中國出口 H20 晶片就能阻止他們發展 AI 的人,都極為無知。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