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的背景下,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美國總統川普對聯準會 (Fed) 的持續施壓與英國改革黨對英國央行 (BoE) 的尖銳質疑,不僅動搖市場對央行獨立運作的信心,更可能對全球金融穩定產生深遠影響。這種政治干預的抬頭趨勢正考驗現代貨幣政策體系的根基。
Fed 正面臨來自白宮的直接挑戰,川普多次公開要求 Fed 主席鮑威爾大幅降息,並在今年 4 月透過社群媒體明確表示應盡快解僱鮑爾,甚至暗示將任命更符合其政策理念的繼任者。這種史無前例的公開干預,打破美國自 1951 年確立央行獨立性以來的政治慣例。
更令人擔憂的是,川普在推動可能推高通膨的貿易政策的同時,又要求 Fed 採取降息措施,這種自相矛盾的政策立場讓投資人陷入困惑。雖然市場最初對此反應劇烈,但隨著時間推移似乎逐漸適應這種「口頭干預」,但這種「適應性」絕非保障央行獨立性的長久之計。
專家指出,面對政治壓力,Fed 必須在鮑爾 2026 年任期結束前採取更強硬的防禦措施。今年秋季的策略評估將成為關鍵節點。上一次評估引入的彈性通膨目標雖有助於平衡經濟波動,但在當前政治環境下可能被政治對手利用。Fed 恐須考慮回歸更嚴格的通膨目標框架,以此強化政策公信力,抵禦政治干預。當前美國通膨率雖已接近目標水平,但川普的持續施壓可能使這一成果付諸東流。
大西洋彼岸的英國央行也面臨嚴峻考驗。英國改革黨批評央行向商業銀行支付準備金利息的做法浪費納稅人資金,並提議在貨幣政策委員會中加入政府官員。BoE 總裁貝利雖對此進行了專業反駁,指出這種改革恐削弱貨幣政策傳導效果,並引發金融穩定風險,但改革黨的提議反映出「財政主導」的潛在威脅。
隨著英國脫歐、新冠疫情等多重衝擊,BoE 職能亟需重新檢視,特別是在量化寬鬆政策的長期影響評估方面。
政治環境的複雜變化讓央行獨立性面臨更大壓力。三年前,英國前首相特拉斯與 BoE 的公開衝突仍歷歷在目,現任財政大臣雖承諾不干涉央行獨立性,但未來政治走向充滿變數。
英國央行前副總裁 Paul Tucker 表示,BoE 必須做好本份,堅守法定職責,並以最清晰的方式向公眾解釋,但這在政治壓力加大的背景下顯得尤為艱難。
專家認為,捍衛央行獨立性必須多管齊下。首先,加強溝通與公眾信任至關重要。Fed 必須透過明確的通膨目標和透明的政策解釋重建信心,BoE 則需透過全面職能審查回應外界質疑。
其次,市場與政府的平衡需要重新校準,央行必須堅守專業性,避免被短期政治目標綁架,最後則是鑑於美英兩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央行獨立性不僅關乎本國經濟穩定,更直接影響全球金融市場信心。
當前局勢凸顯一個根本命題:在民粹主義抬頭和地緣政治緊張加劇的背景下,如何守護現代經濟體系的這個基石性制度安排?央行獨立性面臨的挑戰已超越國界,成為需要全球共同因應的系統性議題。未來,各國央行能否頂住政治壓力,繼續履行自身經濟「守護者」的職責,將深刻影響全球經濟的穩定與發展軌跡。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