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周四(17 日)報導,美國國會議員周三在聽證會上推動改善回收基礎設施,從廢棄的筆電、手機等電子設備中回收鋰等關鍵礦物,以減少對中國關鍵礦物的依賴,同時解決日益嚴重的電子垃圾問題。
眾議院能源與商務委員會主席 Gary Palmer(共和黨,阿拉巴馬州)表示:「電子廢料是一種商品,可以重新利用在我們追求能源獨立乃至能源主導地位的戰鬥中。」他主張美國應「利用回收作為與中國競爭和保護社區的工具」。
搶奪關鍵礦物主導權
美國正競相確保國內關鍵礦物供應,部分是為了抵銷中國在這些材料擁有和加工方面的主導地位。美國在再生能源和電動車領域也落後中國,關鍵礦物短缺是重要因素。
共和黨議員 Brett Guthrie(肯塔基州)呼應這項主張,倡導從「日常丟棄的物品中回收有價值的材料,如關鍵礦物」。
來自靠近墨西哥邊境、富含資源的「鋰谷」帝王谷地區的民主黨議員 Raul Ruiz(加州)強調關鍵礦物戰略的重要性,推動「關鍵礦物回收和再利用以建立可持續供應鏈」。
電子廢料挑戰巨大
電子產品回收相當複雜,因為設備含有金屬、玻璃和塑膠等多種材料。隨著推動人工智慧發展的資料中心熱潮,電子廢料將大幅增加,因為圖形處理器和伺服器只能使用幾年。
聯合國報告顯示,2022 年收集的電子廢料達 6,200 萬公噸。
聽證會上,議員質詢金屬回收公司 Mint Innovation 商業策略與成長執行副總裁 Matt Bedingfield。該公司從舊筆電、手機等電子設備中回收金、銅、銀等金屬,在澳洲雪梨設有工廠,準備擴展到德州。
「我們只能透過回收這些金屬一次進口,然後在國內產業中使用。」他說。
環境與競爭雙重考量
共和黨議員 Mariannette Miller-Meeks(愛荷華州)指出,電子廢料堆積在垃圾掩埋場時,其中的礦物會滲入土壤。她在 3 月重新提出《回收基礎設施與可及性法案》,要求環保署設立計畫,提升 75 英里範圍內最多只有一個回收設施社區的回收能力。
Miller-Meeks 也提到與中國的競爭:「我們看到中國以高於市價購買我們的鋁廢料,加工後再以溢價賣回給我們。」
塑膠回收同受關注
聽證會也聚焦塑膠回收,聯合國 8 月將在瑞士日內瓦繼續談判塑膠條約。
聯合國環境計畫網站顯示,1950 年代以來已製造約 92 億噸塑膠,超過四分之三最終進入垃圾掩埋場、垃圾場和海洋。每年有 1,900 萬至 2,300 萬噸塑膠廢料流入湖泊、河流和海洋。
從加州到明尼蘇達州的多個州最近立法,要求企業為回收基礎設施提供資金,這種「延伸生產者責任」制度讓企業承擔產品最終去向的責任。
美國化學委員會美國塑膠製造商協會主席 Ross Eisenberg 在聽證會上表示:「我們致力於終結塑膠廢料並推進塑膠循環經濟,因為現代生活確實需要塑膠。」他提到延長食物保存期限的包裝以及注射器、手套和口罩等醫療設備。
民主黨議員 Paul Tonko(紐約州)表示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更好的回收標示、可及性和教育對於防止過量廢料堵塞垃圾掩埋場也很重要。
「我理解推動創新克服這些挑戰的願望,但現實是,在我們開始建議新技術能拯救我們之前,回收系統需要一些非常基本的基礎改善。」Tonko 說。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