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 (AAPL.US) 將於周四 (31 日) 美股盤後公布最新財報,華爾街預期該公司會計年度第三季 (4 至 6 月) 營收將年增 4.2% 至 893.4 億美元,焦點將放在其如何應對美國關稅壓力、中國競爭加劇以及延後進入的人工智慧 (AI) 賽局。
關稅與供應鏈壓力
美國總統川普針對蘋果依賴海外製造的策略施壓,威脅對海外製造的 iPhone 課徵 25% 關稅。為減少衝擊,蘋果將供應美國市場的 iPhone 生產轉移至印度。研究機構 Canalys 數據顯示,第二季印度製智慧手機出貨量暴增 240%,主要來自蘋果供應鏈轉移。分析師認為,此舉有助蘋果將關稅衝擊壓低至遠低於 5 月時預估的 9 億美元。
D.A. Davidson 分析師 Gil Luria 指出,iPhone 是「美中政府都能掌握的槓桿工具」,在關稅問題尚未塵埃落定前,蘋果仍易受貿易爭端影響。此外,部分分析師認為,蘋果與多數企業一樣,可能高估關稅成本以便在財報公布時超越自身預期。
iPhone 需求回升與 AI 疑慮
LSEG 數據顯示,蘋果第三季 iPhone 銷售預計年增 2.2%,高於上季的 1.9%,主要受惠於中國市場回暖。Counterpoint Research 統計指出,中國第二季 iPhone 銷量年增 8%,受「618 購物節」折扣、政府舉辦的舊換新補貼及針對 iPhone 16 Pro 的促銷推動。
然而,中國市場仍存在不確定性,特別是本土品牌如榮耀等推出內建生成式 AI 工具的智慧手機,競爭加劇。與此同時,蘋果在 AI 領域的謹慎態度引發市場擔憂。其 AI 功能套件「Apple Intelligence」與 ChatGPT 整合推出延後,Siri 的 AI 升級亦要等到明年才上線,令外界質疑其在 AI 浪潮中是否落後。
除 iPhone 外,市場預期蘋果其他硬體設備的銷售在第三季趨緩,而服務業務 (包括 App Store 與訂閱服務) 營收則預計年增 10.7%,略低於上季的 11.6% 增幅,但仍為成長主力。
市場將密切關注蘋果如何利用印度產能轉移減輕關稅影響,以及是否能在中國市場與 AI 競爭中重拾成長動能,這些因素將決定其財報結果能否符合或超越預期。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