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全球貨幣政策分化態勢在 7 月愈發顯著,新興市場央行與已開發經濟體央行呈現截然不同的政策走向,而美國貿易和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正如陰霾般籠罩著全球經濟。
在新興市場,《路透社》選取的 18 個發展中經濟體樣本中,7 家央行在 7 月累計降息 625 個基點,至少是自 2022 年來單月最大降息幅度。此輪降息主要由土耳其和俄羅斯引領,土耳其央行重啟寬鬆周期,大幅降息 300 個基點。俄羅斯央行也將基準利率下調 200 個基點。
此外,印尼、南非、馬來西亞、波蘭和智利的央行也各降息 25 個基點,另有 6 家央行維持利率不變。
91 資產管理公司固定收益團隊分析師 Roger Mark 指出,各發展中經濟體狀況差異顯著,南非在設定新的通膨目標,土耳其則全力維持里拉穩定,各國通膨走勢分化,對美歐央行政策動態的敏感度也有所不同。
相較之下,已開發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動態較為平淡。負責監管 10 種最主要交易貨幣的 6 家央行澳洲、紐西蘭、日本、歐洲央行、加拿大和美國聯準會 (Fed) 上月均按兵不動,瑞典、瑞士、挪威和英國央行上月則未有利率會議召開。
目前,各國央行決策官員正謹慎評估美國貿易政策的影響,未來有許多不確定性,經濟成長和通膨軌跡仍在改變。
儘管 8 月通常是貨幣政策的「靜默期」,但下月 Fed 等主要央行將有更多動作。
TS Lombard 分析師 Dario Perkins 表示,已開發經濟體的貨幣寬鬆周期並未完全同步,部分央行已落後,而市場定價顯示這些央行將在 2026 年迎頭趕上。
今年以來,十國集團 (G10) 央行累計降息 19 次,總降幅達 500 個基點,升息僅 1 次,新興經濟體則累計降息 32 次,總降幅達 1910 個基點,其中巴西升息 4 次,土耳其升息 1 次,兩國共升息 625 個基點。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