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週五(22 日)宣布,未來貨幣政策可能更寬鬆,短期內帶動美國股市上漲。但更重要的是,聯準會正式放棄了 2020 年提出的「高於目標的通脹也能有益」政策框架,回歸傳統 2% 通脹目標。
根據《華爾街日報》(WSJ)報導,2020 年,聯準會採用「靈活平均通脹目標制」(FAIT),允許短期通脹高於 2% 目標,以彌補此前通脹低迷。
然而,這一貨幣政策框架在疫情封控期間實施,導致通脹迅速上升,2022 年 6 月甚至達到 9.1%。
週五,聯準會宣布回到傳統的「靈活通脹目標制」,將通脹目標重定為 2%,短期內提振市場信心。但《華爾街日報》指出,令人遺憾的是,聯準會未承認自身在疫情期間通脹上升中的責任。
《華爾街日報》表示,國會賦予聯準會的核心職責是維持貨幣穩定,但 2% 通脹目標長期下可能削弱美元購買力。
儘管聯準會以零通脹為目標有通縮風險,但《華爾街日報》指出,歷史經驗顯示風險相對有限,過度擔憂通縮反而曾導致貨幣政策錯誤,包括引發 21 世紀初房市泡沫與崩盤。
此外,聯準會未回歸危機前的貨幣政策模式,長期維持約 7 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並向大型銀行支付準備金利息,使政策過於擴張。
《華爾街日報》認為,若聯準會能回到更克制的政策角色,將更有助於貨幣穩定。
鮑爾表示,關稅對通脹的影響屬一次性,並不會造成長期高通脹。雖未明確釋放降息訊號,但市場對此反應正面。
《華爾街日報》指出,聯準會正在努力從過去的通脹錯誤中復原,將貨幣政策框架回歸到疫情前的狀態,而這也可能成為鮑爾以主席身份收尾的重要措施。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