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周二 (16 日) 公布數據顯示,8 月零售銷售連續第三個月成長,漲幅優於市場預期,顯示消費支出在暑期展現韌性。然而,隨著就業市場疲軟與關稅推升物價,經濟前景仍蒙上陰影。
零售數據超出預期
未經通膨調整的零售銷售額在 8 月增加 0.6%,高於經濟學家原先預測的 0.2%,且 7 月數據自 0.5% 上修至 0.6%。所謂的控制組銷售額 (扣除餐飲、汽車、建材與加油站) 在 8 月成長 0.7%,反映第三季消費動能仍然穩健。
零售銷售的 13 個分類中,有 9 個出現成長,其中網購、服飾與體育用品漲幅居前,部分與返校購物相關;餐廳與酒吧銷售也回升 0.7%。汽車銷售則小幅成長,低於部分分析師預期。整體而言,年增率達 5%,在通膨調整後的「實質」零售銷售則連續第 11 個月成長。
消費韌性與壓力並存
分析人士指出,即使關稅推升部分商品成本,消費者支出仍持續支撐美國經濟。許多家庭的薪資所得增幅仍跑贏通膨,股市上漲也為部分中高收入群體帶來財富效應。然而,低收入家庭受壓力最深,8 月稅後薪資增幅創 2016 年以來最低。
美銀研究顯示,消費力道在年輕族群與 X 世代明顯放緩,主因就業市場不振,轉換工作不再帶來顯著加薪。紐約聯準銀行調查則顯示,家庭支出年增率跌至逾 4 年半新低。
就業市場疲軟牽動前景
市場觀察認為,雖然零售銷售表現強勁,但隨著企業減緩招募、失業率攀升,消費成長動能可能放緩。富國銀行經濟學家 Sam Bullard 直言:「雖然消費仍有韌性,但隨著勞動市場惡化,今年剩餘時間的支出成長速度可能回落。」
聯準會 (Fed) 官員高度留意消費狀況,因為消費支出占美國經濟活動約三分之二。市場普遍預期 Fed 將於周三 (17 日) 結束兩天會議時宣布降息 1 碼(25 個基點),以防止就業市場進一步惡化。川普政府的關稅與進口限制雖推高部分物價,但 8 月的 CPI 數據顯示企業整體漲價行為有限。
市場人士提醒,雖然標普 500 與那斯達克等股市指數持續刷新紀錄,但零售銷售數據只是名目數字,部分漲幅反映價格上升而非實際交易量增加。這也意味著消費表現與經濟基本面之間,仍存在潛在落差。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