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當局 12 日以保障國家安全為由,突然宣布關閉與白俄羅斯的所有邊境口岸,包括公路與鐵路通道,實施「禁止通行」政策,這項決定對承載著亞歐大陸貿易大動脈的中歐班列造成了嚴重衝擊,直接導致波蘭段運作中斷,引發了歐洲供應鏈的連鎖反應。
中歐班列通常經由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並透過波蘭馬拉舍維奇等關鍵口岸進入歐洲。波蘭段作為中歐班列進入中歐、西歐的主要樞紐,承擔了超過 30% 的運力,而境內的馬拉舍維奇站更是歐洲最大的中歐班列換裝樞紐,負責超過 90% 的換軌任務,其「咽喉位置」不言而喻。
此次突如其來的關閉,導致馬拉舍維奇站等關鍵節點班列停駛,約 300 列已發車的中歐班列滯留在白俄羅斯邊境,所載的電子產品、汽車零件及紡織原料等貨物運輸停滯。
波蘭採取這項強硬措施的觸發點,源於波蘭境內在 9 月 10 日報告的「近 20 架俄羅斯無人機入侵其領空」事件,以及俄羅斯與白俄羅斯計劃在其邊境區域舉行的聯合軍事演習。儘管中國方面呼籲各方保持克制,但波蘭仍堅持以國家安全為由關閉邊境。
此次中斷對不同運輸方式的衝擊程度各異。中歐卡航雖然受到影響,但部分物流商可透過轉道拉脫維亞、立陶宛等邊境口岸來尋求替代方案,然而這也導致了替代口岸的嚴重擁堵,通行效率大幅下降,貨物延誤難以避免。
對於中歐班列而言,情況則更為嚴峻,已上路的貨物在波蘭重新開放口岸前幾乎沒有其他可行方案。尚未發車的貨物則需考慮轉用成本更高的海運或空運,這對跨境賣家、歐洲進口商及零售商帶來了「庫存告急」的風險,部分企業甚至面臨供應鏈斷裂的壓力。
目前,波蘭當局表示,邊境重新開放的前提是「百分之百確認無安全威脅」,具體恢復時間尚不確定。這項決定不僅影響貨物運輸,還可能引發供應鏈的連鎖反應,歐洲天然氣與原油價格已開始波動。
中國外交部已介入此事,並敦促波蘭採取負責措施,以確保中歐班列的安全與順暢運作。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