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發表報告指出,全球經常賬戶失衡情況加劇,為逾10年來最高水平。有經濟學家認為,全球最大的幾個經濟體必須應對國内政策挑戰,而非訴諸關稅,認為關稅措施對解決問題作用有限。
IMF評估全球30個最大經濟體經濟平衡情況,經疫情波動調整後,去年經常項目盈餘和赤字的總規模顯著上升,升至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約3.6%,為逾10年來最高水平,主要是來自美國、中國内地和歐元區推動的主要經濟體經常帳差額顯著擴大。IMF表示,常規的失衡反映了健康的國際聯繫,但近期盈餘和赤字的增加看起來過度,帶來了風險。
報告指出,美國經常帳逆差擴大逾2,200億美元至1.13萬億美元,中國亦擴大約1,600億美元至4,240億美元,是全球局勢惡化的主要原因。IMF首席經濟學家Pierre-Olivier Gourinchas表達擔憂,認為更大的失衡將促使政治家徵收更多關稅,但這無法解決問題,還會損害經濟增長,是錯誤做法。
報告又指出,中國問題在於國內消費不足。在美國,巨額的經常項目赤字與政府的財政揮霍密切相關。Pierre-Olivier Gourinchas認為,為穩定有關失衡情況,中美兩國應直面各自的國內挑戰,建議中國在經濟上更注重刺激本土消費,美國則需要一個更負責任的預算。他又認為,日益加劇的貿易戰只會傷害各方。 (hc/u)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