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智能智造為驅動,我們是業內領先的智能終端全產業鏈一站式精密製造解決方案提供商。以2024年收入計,我們在全球消費電子精密結構件及模組綜合解決方案行業中排名領先,在全球智能汽車交互系統綜合解決方案行業中排名領先,市場份額分別為13.0 %及20.9 %。我們在消費電子和智能汽車領域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和能力,並擁有強大且全面的平台化能力,包括人才、技術、供應及智造等方面。這賦能我們拓展到新的業務領域,把握未來的增長機會,助益我們成為行業內首批承接人形機器人及AI眼鏡╱XR頭顯關鍵核心部件量產及整機組裝的企業之一。 自2000年代起,在董事長周女士的帶領下,我們以「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新領域」為牽引,始終在消費電子領域處於玻璃、藍寶石、陶瓷等新材料開發與應用的前沿。舉例來說,2007年,我們在行業內首創將玻璃應用到全球第一款全屏觸控智能手機上,奠定了智能終端功能面板的主流技術路線。時至今日,我們已憑藉在玻璃、金屬、藍寶石、陶瓷、塑膠、皮革、矽膠、玻纖、碳纖等材料技術的積累,實現了從原材料及功能結構件生產,到功能模組貼合,再到整機組裝的智能終端全產業鏈垂直整合。我們與全球領先的消費電子及智能汽車品牌客戶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通常會於產品上市前2到3年便深度參與到他們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中。另外,我們主動覆蓋市場規模廣闊且極具增長潛力的應用領域,橫向延伸至智慧零售終端、工業及人形機器人、AI眼鏡╱XR頭顯等多元化場景,形成新市場多點開花的業務佈局。 我們的解決方案 消費電子:我們為智能手機、電腦、智能穿戴等消費電子產品提供蓋板玻璃、金屬中框、觸控模組、顯示模組、散熱模組、射頻天線、生物識別、無線充電等結構件和功能模組產品,以及整機組裝。我們的定制化解決方案涵蓋多種材料,包括玻璃、金屬、藍寶石、陶瓷、塑膠、皮革、矽膠、玻纖、碳纖等。 智能汽車:我們圍繞智能駕駛艙研發及生產多樣化的汽車電子和結構件產品,為客戶主動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包括中控屏和儀錶盤等車載電子玻璃及組件、智能B柱╱C柱、應用於車窗、擋風及天幕的多功能玻璃等。 其它新興智能終端領域:我們已在人形機器人、AI眼鏡╱XR頭顯及智慧零售等多個領域佈局。我們與頭部人形機器人公司合作,提供核心零部件量產及整機組裝。在AI眼鏡╱XR頭顯領域,我們提供覆蓋功能模組到整機組裝的全鏈條服務。 此外,我們也聯合第三方支付行業頭部公司共同推出了碰一碰智慧零售終端。 平台化能力 我們具備強大且全面的平台化能力,包括人才、技術、供應及智造等方面。人才平台方面,我們培養了眾多兼具理論創新高度和精湛工匠實踐的研發技術專家,並且能夠快速組建跨領域、跨行業的團隊,應對業務發展需要。技術平台方面,我們具備跨領域技術遷移能力,利用成熟領域已驗證的技術賦能新的應用場景。供應平台方面,我們具備自產原材料能力以及豐富的上游資源,能夠快速量產各類產品,高效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智造平台方面,得益於多年積累的設備開發經驗,我們可基於現有設備的模塊及設計,進行調整並高效開發用於新產品的生產線。 垂直整合能力 我們的業務涵蓋從蓋板玻璃及金屬中框等原材料及功能結構件生產,到顯示模組、指紋模組、攝像頭模組、無線充電模組等功能模組貼合,再到智能終端的整機組裝。我們擁有多種功能材料的技術能力,實現了全材料覆蓋,是全球消費電子供應鏈中少有同時具備玻璃和金屬先進制程能力的解決方案提供商。我們具備為客戶提供從設計到量產的一站式垂直整合服務的能力。 全球化佈局 我們在國內外擁有九個生產和研發基地,包括位於東南亞的海外生產基地,以及位於香港、美國、日本及韓國等地的海外辦公駐點,實現國內外市場的廣泛覆蓋。通過貼近客戶佈局的方式,我們為客戶優化供應鏈及物流成本,快速響應客戶需求。 研究與開發 鑒於我們的解決方案高度定製化的性質,我們的產品研發主要是與客戶合作進行特定項目,根據客戶的定製要求和終端產品的設計進行。客戶通常在產品周期的最初期就找到我們,我們與他們緊密合作,根據他們的產品參數及設計來設計和開發定製結構件或功能模組以用於終端產品。 除了對特定項目和產品進行研發外,我們還開展專注於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和新領域的創新研發活動。我們的創新研發帶來了多項技術突破與升級,推動了消費電子產品的持續迭代與進步,例如視窗蓋板玻璃的CNC加工、離子交換強化玻璃、鍍膜技術、高附著力超薄油墨、拋光技術、噴塗技術及黃光加工。 我們的客戶及供應商 我們的客戶主要是消費電子和智能汽車行業的全球品牌公司。 在業績記錄期間,我們沒有聘請任何分銷商,我們的所有產品和服務都是由我們直接銷售或提供給我們的客戶。鑒於我們與客戶之間長期戰略關係的性質,我們將繼續僅進行直接銷售而不使用分銷商。 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我們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分別為人民幣38,878.3百萬元、人民幣45,282.2百萬元和人民幣56,707.4百萬元,分別佔我們同期總收入的83.3 %、83.1 %和81.1 %。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我們對最大客戶(也是我們在業績記錄期間的最大供應商()「客戶╱供應商A」)的銷售額分別為人民幣33,136.2百萬元、人民幣31,512.3百萬元和人民幣34,566.5百萬元,分別佔我們同期總收入的71.0 %、57.8 %和49.5 %。 我們的供應商主要是原材料和設備的供應商。我們與這些主要供應商建立了並保持了穩定的和長期的關係。 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我們從前五大供應商的採購額分別為人民幣9,033.5百萬元、人民幣17,224.6百萬元和人民幣26,064.7百萬元,分別佔我們同期總銷售成本的23.7 %、37.4 %和43.6 %。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我們從最大供應商(客戶╱供應商A)的採購額分別為人民幣6,198.4百萬元、人民幣7,665.7百萬元和人民幣14,372.7百萬元,分別佔我們同期總銷售成本的16.2 %、16.7 %和24.1 %。
資料來源: 藍思科技 (06613) 招股書 [公開發售日期 : 2025/06/30) |